Thursday, March 04, 2010

庭逸的心得

記得剛讀華嚴經問kk說為何要讀華嚴,我們何必去了解遙不可及甚至也無法理解的一真法界,那跟我有甚麼關係?

他的妙答是:你是不是該想想自己為甚麼此刻在這裡、在這個座標軸上?妳如何讓自己得自在解脫?這的確是個令人回答不出來,但卻引人入勝的拮問。

當時我腦子閃過的想法是,對阿,法界有十個向度,螞蟻生在二度空間,自已卻生在三度空間裡,跟佛的境界差那麼遠,是不是該反省一下怎麼程度這麼差?

太多的妄心和自我執取的習性,使得覺知自我座標是件重要而不易的事,所謂心如工畫師,時時刻刻忙得不得了,分分秒秒創造各種纏縛自己的影像,如何看得清到底自己是在甚麼地方?

但或許是知道存在著浩瀚無盡的華嚴世界,或許是由於無法稍微想像其如何精細複雜,帶來了太大的震撼,讓我覺得心好像被震得有點鬆了,可以運轉得慢一點,這應該是讀華嚴最大的收穫與改變。過去讀大智度論,瞭解一些重要的觀念與名詞,但常常在生活的用上面有很多隔閡,所以其實印象並不深刻,也多半是概念層次上的理解;畢竟華嚴經中普賢菩薩是主角之一,在「行」的層次上,連一步都沒有跨出去怎麼行呢?

期許自己有更大的願心,走出一步之後,還有第二、第三.....步。

當然,如果是自己讀華嚴,可能還是不知其所然,kk的循循善誘,以及對每個章卷歸納出的心法,一直是很有用的:確立目標、準備行囊、開始出發、辨識路標、把他人(對立面) 涵蓋進來,然後消融....,目前學到這裡,很期待之後的旅程上還會有什麼:)

1 comment:

Si said...

我的心得就接在學姊後面寫好了。
華嚴,在過了五年的學習過程,從看熱鬧的心態到進入理解、消化,與反覆練習的循環中。剛開始讀經的時候,常

常會有一些領悟或發現就常常志得意滿起來。那是一種很愉快的滿足感,或者是說解開謎題的成就感伴隨著一種傲

慢。而華巖經在目前理解的狀況下,就像是鉅細靡遺的維基百科,記錄了各式各樣路途上會碰到的各種條目。曾經

在前面幾卷有提到宇宙層層疊疊就像是,不知為何每次我都會想成洋蔥,同樣也是很多層...
在讀過一些基礎以後,總以為自己已經熟悉、有了一點概念,再繼續上華嚴才發現其中細緻的部份,每次的讀書會帶給我是源源不絕的驚喜,但若別人問起這些東西是什麼卻似乎也很難給一個簡單的結論,可能說來說去都是同一件事情。但是不同面相,甚至因為聽者不同理解起來卻又是全然不一樣的事情。最後要說讀華嚴到現在給我的感覺是,永遠要警惕自己,時時回身關照自己,體驗自己的渺小;任何時刻都是驗證真理、佛法的好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