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ember 31, 2006

2006年度回顧 by 小西

好快,在還沒有整理好思緒的時候,這一年以飛快的速度飛奔而過。
趁大家回家的回家出遊的出遊,閉關的閉關。我來搶一下頭香。
我來整理一下一年來的心得。

大智度論的讀書會,這年來也講了四分之一了。我很驕傲一直沒有缺課過,是幾乎全勤的人。
我是一個非常獅子座性格的人,相當自滿又在某方面非常的薄臉皮。
每次讀完書,或是經過討論的一些片段,真是讓我感到惶恐又感動,越是讀的越深入,我才越覺得自己有多麼的無知與傲慢。
今年我自己身上也陸續經歷了很多事情,如果沒有讀書會的同學們一起陪伴。
我真不知道自己的心會漂流到哪邊去。


年初曾經打了一場禪七
讓自己認識到身心的狀況是多麼的煩躁與不安定
也藉由此了解到自己身體的毛病與缺陷。

很快的明年初又有另一場禪七可以打
我跟Macy也已經報名了。
希望能夠讓自己更適應更能夠運用方法得力。
拉拉雜雜的說了一堆

我很慶幸我了解大方向與該走的道路。
但想想我的壞毛病也誤了我自己
帶給自己煩惱也讓人心煩。
更減損自己的形象 ><
希望新的一年我可以能夠更成熟點
少在路上逗留,與大家在智度大道的途上
走著,不要迷失了方向而走錯地方。

在此
我再度引用卷一偈言,也順便再感謝一次龍樹菩薩
希望我們可以繼續勤奮不懈的繼續努力

智度大道佛從來  智度大海佛窮盡
智度相義佛無礙  稽首智度無等佛
有無二見滅無餘  諸法實相佛所說
常住不壞淨煩惱  稽首佛所尊重法
聖眾大海行福田  學無學人以莊嚴
後有愛種永已盡  我所既滅根亦除
已捨世間諸事業  種種功德所住處
一切眾中最為上  稽首真淨大德僧
一心恭敬三寶已  及諸救世彌勒等
智慧第一舍利弗  無諍空行須菩提
我今如力欲演說  大智彼岸實相義
願諸大德聖智人  一心善順聽我說


還有,真的很謝謝大家,各位同學。
我愛你們,所有人。

Wednesday, December 27, 2006

下次讀經會時間為1/13

本次讀經欣逢跨年,大家放一次假吧!

我要去花蓮,Jessy也會去花蓮的禪寺掛單,有興趣的可以一起來花蓮跨年囉,祝大家新年快樂



這次的功課,是大家寫一下年度心得報告,字數、方式都不拘,有權限的直接貼,沒權限的把email給我,我把你加入,懶得post文章的可以回在Comments裡面。



大家2007年1月13日見囉!



Kingkiang





Tuesday, December 19, 2006

隨喜回向補充-大方廣佛華嚴經-淨行品

隨喜回向補充-大方廣佛華嚴經-淨行品

這段華嚴經淨行品的經文可以作為上次講隨喜回向的補充,智首菩薩問文殊菩薩說:

菩薩云何得無過失身語意業。云何得不害身語意業。云何得不可毀身語意業。云何得不可壞身語意業。云何得不退轉身語意業。云何得不可動身語意業。云何得殊勝身語意業。云何得清淨身語意業。云何得無染身語意業。云何得智為先導身語意業。云何得生處具足。種族具足。家具足。色具足。相具足。念具足。慧具足。行具足。無畏具足。覺悟具足。云何得勝慧。第一慧。最上慧。最勝慧。無量慧。無數慧。不思議慧。無與等慧。不可量慧。不可說慧....

這些是修菩薩行會遇到的基本問題,菩薩如何能不捨眾生,又不染三毒,不動其心,安住其中,也就是"無濁亂清淨行",這當中如何想?如何做?處處起大願,隨喜回向,文殊菩薩的教法大家可以試試,幾天後我問問大家,有什麼心得?

-----------------
爾時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薩言。佛子。菩薩云何得無過失身語意業。云何得不害身語意業。云何得不可毀身語意業。云何得不可壞身語意業。云何得不退轉身語意業。云何得不可動身語意業。云何得殊勝身語意業。云何得清淨身語意業。云何得無染身語意業。云何得智為先導身語意業。云何得生處具足。種族具足。家具足。色具足。相具足。念具足。慧具足。行具足。無畏具足。覺悟具足。云何得勝慧。第一慧。最上慧。最勝慧。無量慧。無數慧。不思議慧。無與等慧。不可量慧。不可說慧。云何得因力。欲力。方便力。緣力所緣力。根力。觀察力。奢摩他力。毘缽舍那力。思惟力。云何得蘊善巧。界善巧。處善巧。緣起善巧。欲界善巧。色界善巧。無色界善巧。過去善巧未來善巧。現在善巧。云何善修習念覺分。擇法覺分。精進覺分。喜覺分。猗覺分。定覺分。捨覺分。空無相無願。云何得圓滿檀波羅蜜。尸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那波羅蜜。般若波羅蜜。及以圓滿慈悲喜捨。云何得處非處智力。過未現在業報智力。根勝劣智力。種種界智力。種種解智力。一切至處道智力。禪解脫三昧染淨智力。宿住念智力。無障礙天眼智力。斷諸習智力。云何常得天王。龍王。夜叉王。乾闥婆王。阿脩羅王。迦樓羅王。緊那羅王。摩[目*侯]羅伽王。人王。梵王之所守護。恭敬供養。云何得與一切眾生。為依為救。為歸為趣。為炬為明。為照為導。為勝導為普導。云何於一切眾生中。為第一為大。為勝為最勝。為妙為極妙。為上為無上。為無等為無等等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告智首菩薩言。善哉佛子。汝今為欲多所饒益。多所安隱。哀愍世間。利樂天人。問如是義。佛子。若諸菩薩。善用其心。則獲一切勝妙功德。於諸佛法。心無所礙。住去來今。諸佛之道。隨眾生住。恒不捨離。如諸法相。悉能通達。斷一切惡。具足眾善。當如普賢。色像第一。一切行願。皆得具足。於一切法。無不自在。而為眾生第二導師。佛子。云何用心。能獲一切勝妙功德。佛子

  菩薩在家   當願眾生   知家性空   免其逼迫
  孝事父母   當願眾生   善事於佛   護養一切
  妻子集會   當願眾生   怨親平等   永離貪著
  若得五欲   當願眾生   拔除欲箭   究竟安隱
  妓樂聚會   當願眾生   以法自娛   了妓非實
  若在宮室   當願眾生   入於聖地   永除穢欲
  著瓔珞時   當願眾生   捨諸偽飾   到真實處
  上昇樓閣   當願眾生   昇正法樓   徹見一切
  若有所施   當願眾生   一切能捨   心無愛著
  眾會聚集   當願眾生   捨眾聚法   成一切智
  若在厄難   當願眾生   隨意自在   所行無礙
  捨居家時   當願眾生   出家無礙   心得解脫
  入僧伽藍   當願眾生   演說種種   無乖諍法
  詣大小師   當願眾生   巧事師長   習行善法
  求請出家   當願眾生   得不退法   心無障礙
  脫去俗服   當願眾生   勤修善根   捨諸罪軛
  剃除鬚髮   當願眾生   永離煩惱   究竟寂滅
  著袈裟衣   當願眾生   心無所染   具大仙道
  正出家時   當願眾生   同佛出家   救護一切
  自歸於佛   當願眾生   紹隆佛種   發無上意
  自歸於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歸於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受學戒時   當願眾生   善學於戒   不作眾惡
  受闍梨教   當願眾生   具足威儀   所行真實
  受和尚教   當願眾生   入無生智   到無依處
  受具足戒   當願眾生   具諸方便   得最勝法
  若入堂宇   當願眾生   昇無上堂   安住不動
  若敷床座   當願眾生   開敷善法   見真實相
  正身端坐   當願眾生   坐菩提座   心無所著
  結跏趺坐   當願眾生   善根堅固   得不動地
  修行於定   當願眾生   以定伏心   究竟無餘
  若修於觀   當願眾生   見如實理   永無乖諍
  捨跏趺坐   當願眾生   觀諸行法   悉歸散滅
  下足住時   當願眾生   心得解脫   安住不動
  若舉於足   當願眾生   出生死海   具眾善法
  著下裙時   當願眾生   服諸善根   具足慚愧
  整衣束帶   當願眾生   檢束善根   不令散失
  若著上衣   當願眾生   獲勝善根   至法彼岸
  著僧伽梨   當願眾生   入第一位   得不動法
  手執楊枝   當願眾生   皆得妙法   究竟清淨
  嚼楊枝時   當願眾生   其心調淨   噬諸煩惱
  大小便時   當願眾生   棄貪瞋癡   蠲除罪法
  事訖就水   當願眾生   出世法中   速疾而往
  洗滌形穢   當願眾生   清淨調柔   畢竟無垢
  以水盥掌   當願眾生   得清淨手   受持佛法
  以水洗面   當願眾生   得淨法門   永無垢染
  手執錫杖   當願眾生   設大施會   示如實道
  執持應器   當願眾生   成就法器   受天人供
  發趾向道   當願眾生   趣佛所行   入無依處
  若在於道   當願眾生   能行佛道   向無餘法
  涉路而去   當願眾生   履淨法界   心無障礙
  見昇高路   當願眾生   永出三界   心無怯弱
  見趣下路   當願眾生   其心謙下   長佛善根
  見斜曲路   當願眾生   捨不正道   永除惡見
  若見直路   當願眾生   其心正直   無諂無誑
  見路多塵   當願眾生   遠離塵坌   獲清淨法
  見路無塵   當願眾生   常行大悲   其心潤澤
  若見險道   當願眾生   住正法界   離諸罪難
  若見眾會   當願眾生   說甚深法   一切和合
  若見大柱   當願眾生   離我諍心   無有忿恨
  若見叢林   當願眾生   諸天及人   所應敬禮
  若見高山   當願眾生   善根超出   無能至頂
  見棘刺樹   當願眾生   疾得翦除   三毒之刺
  見樹葉茂   當願眾生   以定解脫   而為蔭映
  若見華開   當願眾生   神通等法   如華開敷
  若見樹華   當願眾生   眾相如華   具三十二
  若見果實   當願眾生   獲最勝法   證菩提道
  若見大河   當願眾生   得預法流   入佛智海
  若見陂澤   當願眾生   疾悟諸佛   一味之法
  若見池沼   當願眾生   語業滿足   巧能演說
  若見汲井   當願眾生   具足辯才   演一切法
  若見涌泉   當願眾生   方便增長   善根無盡
  若見橋道   當願眾生   廣度一切   猶如橋梁
  若見流水   當願眾生   得善意欲   洗除惑垢
  見修園圃   當願眾生   五欲圃中   耘除愛草
  見無憂林   當願眾生   永離貪愛   不生憂怖
  若見園苑   當願眾生   勤修諸行   趣佛菩提
  見嚴飾人   當願眾生   三十二相   以為嚴好
  見無嚴飾   當願眾生   捨諸飾好   具頭陀行
  見樂著人   當願眾生   以法自娛   歡愛不捨
  見無樂著   當願眾生   有為事中   心無所樂
  見歡樂人   當願眾生   常得安樂   樂供養佛
  見苦惱人   當願眾生   獲根本智   滅除眾苦
  見無病人   當願眾生   入真實慧   永無病惱
  見疾病人   當願眾生   知身空寂   離乖諍法
  見端正人   當願眾生   於佛菩薩   常生淨信
  見醜陋人   當願眾生   於不善事   不生樂著
  見報恩人   當願眾生   於佛菩薩   能知恩德
  見背恩人   當願眾生   於有惡人   不加其報
  若見沙門   當願眾生   調柔寂靜   畢竟第一
  見婆羅門   當願眾生   永持梵行   離一切惡
  見苦行人   當願眾生   依於苦行   至究竟處
  見操行人   當願眾生   堅持志行   不捨佛道
  見著甲冑   當願眾生   常服善鎧   趣無師法
  見無鎧仗   當願眾生   永離一切   不善之業
  見論議人   當願眾生   於諸異論   悉能摧伏
  見正命人   當願眾生   得清淨命   不矯威儀
  若見於王   當願眾生   得為法王   恒轉正法
  若見王子   當願眾生   從法化生   而為佛子
  若見長者   當願眾生   善能明斷   不行惡法
  若見大臣   當願眾生   恒守正念   習行眾善
  若見城廓   當願眾生   得堅固身   心無所屈
  若見王都   當願眾生   功德共聚   心恒喜樂
  見處林藪   當願眾生   應為天人   之所歎仰
  入里乞食   當願眾生   入深法界   心無障礙
  到人門戶   當願眾生   入於一切   佛法之門
  入其家已   當願眾生   得入佛乘   三世平等
  見不捨人   當願眾生   常不捨離   勝功德法
  見能捨人   當願眾生   永得捨離   三惡道苦
  若見空缽   當願眾生   其心清淨   空無煩惱
  若見滿缽   當願眾生   具足成滿   一切善法
  若得恭敬   當願眾生   恭敬修行   一切佛法
  不得恭敬   當願眾生   不行一切   不善之法
  見慚恥人   當願眾生   具慚恥行   藏護諸根
  見無慚恥   當願眾生   捨離無慚   住大慈道
  若得美食   當願眾生   滿足其願   心無羨欲
  得不美食   當願眾生   莫不獲得   諸三昧味
  得柔軟食   當願眾生   大悲所熏   心意柔軟
  得麤澀食   當願眾生   心無染著   絕世貪愛
  若飯食時   當願眾生   禪悅為食   法喜充滿
  若受味時   當願眾生   得佛上味   甘露滿足
  飯食已訖   當願眾生   所作皆辨   具諸佛法
  若說法時   當願眾生   得無盡辯   廣宣法要
  從舍出時   當願眾生   深入佛智   永出三界
  若入水時   當願眾生   入一切智   知三世等
  洗浴身體   當願眾生   身心無垢   內外光潔
  盛暑炎毒   當願眾生   捨離眾惱   一切皆盡
  暑退涼初   當願眾生   證無上法   究竟清涼
  諷誦經時   當願眾生   順佛所說   總持不忘
  若得見佛   當願眾生   得無礙眼   見一切佛
  諦觀佛時   當願眾生   皆如普賢   端正嚴好
  見佛塔時   當願眾生   尊重如塔   受天人供
  敬心觀塔   當願眾生   諸天及人   所共瞻仰
  頂禮於塔   當願眾生   一切天人   無能見頂
  右遶於塔   當願眾生   所行無逆   成一切智
  遶塔三匝   當願眾生   勤求佛道   心無懈歇
  讚佛功德   當願眾生   眾德悉具   稱歎無盡
  讚佛相好   當願眾生   成就佛身   證無相法
  若洗足時   當願眾生   具神足力   所行無礙
  以時寢息   當願眾生   身得安隱   心無動亂
  睡眠始寤   當願眾生   一切智覺   周顧十方
佛子若諸菩薩。如是用心。則獲一切勝妙功德。一切世間。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乾闥婆。阿脩羅等。及以一切聲聞緣覺。所不能動

Friday, December 15, 2006

大智度論讀書會 - 第29卷

大智度論讀書會,本次的進度為第29卷。內容為隨喜回向

這裡提供卷29的連結,篇幅不長。有需要的新舊同學,歡迎列印,也可以課前預習一下。

Kingkiang課前出題,晚上會公佈,希望大家已經把29卷看完了:
Jessy:
1. 名詞解說:四禪、九次第定。解脫、三昧者,八背捨、三解脫門,慧解脫、共解脫、時解脫、不時解脫,有為解脫、無為解脫等。有覺有觀三昧,無覺有觀三昧,無覺無觀三昧;空三昧,無相三昧;無作三昧
2.禪定、智慧何者為重?各有何用?
3.解釋這段:
如禪定、解脫、三昧,是不可見聞法,云何隨喜?答曰:菩薩以知他心智而隨喜。

  問曰:知他心智法,有漏知他心智,知他有漏心;無漏知他心智,知他無漏心;菩薩未成佛,云何知聲聞、辟支佛無漏心?答曰:汝聲聞法中爾;摩訶衍法中,菩薩得無生忍法,斷諸結使,世世常不失六神通,以有漏他心智,能知無漏心;何況以無漏知他心智?復有人言:初發意菩薩,未得法性生身,若見若聞聲聞、辟支佛布施、持戒,比知當得阿羅漢。隨喜心言:此人得諸法實相,離三界。我所欲度一切眾生,生、老、病、死,彼已得脫,則是我事!如是等種種因緣隨喜,以是故隨喜無咎。

4. 菩薩若能作佛身說法度眾生者,與佛有何差別?

小西:
1. 菩薩何以故少施?施多少可爾?
2. 說明一下這段中的幾個故事:
如薄拘羅阿羅漢,以一訶梨勒果藥布施;九十一劫不墮惡道,受天人福樂,身常無病,末後身得阿羅漢道。又如沙門二十億,於鞞婆尸佛法中作一房舍,給比丘僧;布一羊皮,令僧蹈上。以是因緣故,九十一劫中足不蹈地,受人天中無量福樂。末後身生大長者家,受身端正,足下生毛長二寸,色如青琉璃右旋;初生時,父與二十億兩金;後厭世五欲,出家得道,佛說精進比丘第一。又如須曼耳比丘,先世見鞞婆尸佛塔,以耳上須曼華布施;以是因緣故,九十一劫中常不墮惡道,受天上人中樂;末後身生時,須曼在耳,香滿一室,故字為須曼耳;後厭世出家,得阿羅漢道。
3. 用自己的話申論一下這句話,最好舉個例:諸餘波羅蜜,不得般若波羅蜜,不得波羅蜜名字,亦不牢固。

Macy:
1. 十方諸佛及三世諸法,皆無相相,今何以故說三十二相?
2.用自己的話解釋這段,為什麼這樣說:
復次,隨喜名有人作功德,見者心隨歡喜,讚言:善哉!在無常世界中,為癡闇所蔽,能宏大心,建此福德!譬如種種妙香,一人賣,一人買,傍人在邊亦得香氣,於香無損,二主無失。如是有人行施,有人受者,有人在邊隨喜,功德俱得,二主不失。如是相名為隨喜。以是故,菩薩但以隨喜心,過於求二乘人上,何況自行!
3. 何謂鳩摩羅伽地?為何菩薩要不離諸佛?

秀玲:

什麼是念佛?何者是念佛三昧得生彼國?跟不離諸佛有什麼關係?

Phyllis:

解釋一下這段:

佛世世一心堅固持戒,亦不令他破戒,以是業因緣故,得是初相。初相者,自於法中無能動者。若作轉輪聖王,自於國土無能侵者。以如法養護人民及出家沙門等;以是業因緣故,得千輻輪相。是轉法輪初相,若作轉輪聖王,得轉寶輪。離殺生業因緣故,得長指相。離不與取業因緣故,得足跟滿相。以四攝法攝眾生業因緣故,得手足縵網相。以上妙衣服、飲食、臥具,供養尊長業因緣故,得手足柔軟相。修福轉增業因緣故,得足趺,高相;一一孔一毛生相;毛上向相。如法遣使為福和合因緣,及速疾誨人故,得妙[月+耑]相,如伊泥延鹿王。如法淨物布施,不惱受者故,得平立手過膝相;方身相,如尼拘盧陀樹。多修慚愧及斷邪婬,以房舍、衣服、覆蓋之物用布施故,得陰藏相如馬王。修慈三昧,信淨心多,及以好色飲食、衣服、臥具布施故,得金色相;丈光相。常好問義,供給所尊及善人故,得肌皮細軟相。如法斷事,不自專執,委以執政故,得上身如師子相;腋下滿相;肩圓相。恭敬尊長,迎逆侍送故,得身直廣相。布施具足充滿故,得七處滿相。一切捨施無所遺惜故,得方頰車相。離兩舌故,得四十齒相;齒齊相;齒密相。常修行慈,好思惟故,得白牙無踰相。離妄語故,得舌廣薄相。美食布施,不惱受者故,得味中最上味相。離惡口故,得梵聲相。善心好眼視眾生故,得眼[目+妾]紺青相;眼[目+妾]如牛王相。禮敬所尊,及自持戒、以戒教人故,得肉髻相。所應讚歎者而讚歎故,得眉間白毫相。是為用聲聞法三十二相業因緣。

---------------------------------------------------------

本次大智度論看完會把金剛經後半段讀完,敬請準備


時間:2006. 12. 16 (六) 14:00 - 18:00
地點:台北市紹興北街23-1號8樓(善導寺站6號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