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y 16, 2007

大智度論第三十五卷讀書會

本次無特定題目,請詳讀,隨時抽問
另外請大家準備分享一下最近在修行上的想法,起起落落的原因,有沒任何領悟
---------------------------------
時間:2007. 05.19 (六) 14:00 - 18:00
地點:台北市紹興北街23-1號8樓(善導寺站6號出口)

---------------------------------

8 comments:

Kingkiang said...

今天沒回答出來得問題要要上來補充,尤其是小西

amanda said...

我不記得我有什麼問題沒有回答出來,(回答不出來的,當時也有Kingkiang和小西幫忙了),只知道自己要詳讀阿含經去認識典故。

Macy said...

因為阿迦膩吒天,我來補充一下三界跟諸天

何謂三界?

凡夫生死往來之世界分為三:
1. 欲界:上自六欲天,中自人界之四大洲,下至無間地獄。因有淫欲與食欲,故稱欲界。
2. 色界──無淫食二欲,因色身及宮殿皆殊妙精好,故名色界﹝色指一切物質﹞。此界由禪定的深淺而分四級,稱為四禪天。
3. 無色界──無色亦無宮殿,唯以心識住於深妙之禪定,故謂無色界。有四天,名為四空處。

三界是欲界、色界、無色界。凡是有情欲的眾生,就生在欲界,包括欲界天(例如四大天王、帝釋)、阿修羅、人類、動物、鬼道和地獄。已經斷情欲的眾生,就生在色界。通常能生色界天的,除了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之外,還要有深入禪定的功夫。如果禪定更深,厭離色法(物質現象),就會生到無色界去。在那個境界,沒有方所、沒有形色,只有很細微的心識。

何謂諸天?

諸天包括二十八層天,即欲界六層天、色界天十八層天,無色界四層天。

欲界六天,以五欲為界。福報雖大,仍與我人同具飲食、男女、睡眠諸欲,故統稱為欲界天。欲界天六天分別如下:

四天王天:位於須彌山腰四面。山東面有黃金埵,有持國天王宮殿;山南面有琉璃埵,有增長天王宮殿;山西面有白銀埵,有廣目天王宮殿;山北面有水晶埵,有多聞天王宮殿;此四天王統領八部鬼神,護持世間。

忉利天:位於須彌山頂。

夜摩天:位於空居天之初層,距閻浮提十六萬由旬,距忉利天八萬由旬之上層虛空中。此天界光明赫奕,無晝夜之分,居於其中,時時刻刻受不思議之歡樂,此天壽量二千歲,其一晝夜相當於人間二百年。三十三天常與阿修羅諍鬥,夜摩天卻遠離諍鬥,故稱離諍天。此天眾生乃於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等樂修多作,又自能持戒,教他持戒,亦有男娶女嫁婚姻之事。

兜率天:意為知足,內院菩薩居,三災不到,外院天人居,有三災。

化樂天:變化五欲而娛樂等,樂修多作。

他化自在天:奪他五欲而娛樂。

色界天十八天,又名十八梵天。梵者淨也,此十八天中,以色蘊為界,無五欲,以禪定為樂,故又名四禪天。分別如下:

初禪三天: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梵是清淨離欲義,離欲則心生喜樂,故名離生喜樂地。

二禪三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此三天無尋無伺,入定發光,故名定生喜樂地。

三禪三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此三天身心最淨,但樂無喜,故名離喜妙樂地。

四禪九天:其中無雲天、福生天、廣果天,此三天為凡夫所居;無想天,此天為外道所居;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色究竟天,此五天為三果所居,又名五不還天。此九天離樂捨念,故名捨念清淨地。其中,阿迦膩吒天即為色究竟天。

無色界天,亦為四空天,此四天無色蘊,但有受想行識四蘊,故曰無色界。

無色界四天分別為: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以上四天色身已無,但具心識,故統名為無色界天。

amanda said...

我也來補充阿含經的部份,
這是宏印法師所闡述的"阿含經與人間佛教",我覺得還滿白話的,提供了基本架構。文章滿長的,不直接貼上來了,請有興趣的自己去看吧!

http://www.buddhist-canon.com/PUBLIC/PUBNAM/Ohanhuma.htm

或上黑米網站吧!

Si said...

天啊,我連問題也忘了
可以再跟我說一次嗎

Jessy said...

上面連結被截斷,補貼

宏印法師《阿含經與人間佛教》
http://www.buddhist-canon.com/PUBLIC/PUBNAM/Ohanhuma.htm

Si said...

來還問題了。
四天王獻鉢的典故

雜阿含經云。爾時世尊告天帝釋及四天王言。如來不久當以無餘涅槃而般涅槃。汝等各於方土護持正法。我滅度後過於千歲教法滅時。當有非法出世間。十善悉壞閻浮提中多諸患難。如來頂骨佛牙佛缽安置東方(如是末後付囑天王帝釋四王六欲備在經文不可具說)。又勝天王經云。或有眾生見此菩薩今始成道。或見菩薩久遠成道。或見一世界四天王獻缽或見十方洹河沙世界四天王獻缽。舍利弗。菩薩爾時度眾生故即受眾缽。重疊掌中合而為一。其諸天王又不相見。皆謂世尊獨用我缽

又依缽記云。釋迦如來在世之時。所用青石之缽。其形可容三升有係。佛泥洹後此缽隨緣往福眾生。最後遺化興於漢境。


根據玄奘法師在《大唐西域記》卷八的記載...


時四天從四方來。各持金缽而以奉上。世尊默然而不納受。以為出家不宜此器。四天王捨金缽奉銀缽。乃至頗胝琉璃馬腦車渠真珠等缽。世尊如是皆不為受。
四天王各還宮奉持石缽。紺青映徹重以進獻。世尊斷彼此故而總受之。次第重疊按為一缽。故其外則有四隆焉。

bottle said...

原來大家都花那麼多時間在讀經ㄚ...
Jessy說 他36卷看了七小時...
大家回家居然還繼續用功呢

看來真該好好反省:P
下次會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