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rch 12, 2008

大智度論卷第六十七、六十八卷讀書會

第六十七卷
第六十八卷

----------------------------------------------------
時間:2008.3.15 (六) 14:00 - 18:00
地點:台北市紹興北街23-1號8樓(善導寺站6號出口)

3 comments:

Jessy said...

十二頭陀行
(一)在阿蘭若處,即遠離聚落,住空閒寂靜處。
(二)常行乞食,即於所得之食不生好惡念頭。
(三)次第乞食,即不擇貧富,次第行步乞食。
(四)受一食法,即日僅受一食,以免數食妨礙一心修道。
(五)節量食,即於一食中節制其量,若恣意飲啖,腹滿氣漲,妨損道業。
(六)中後不得飲漿,即過中食後不飲漿,若飲之心生樂著,不能一心修習善法。
(七)著弊納(衲)衣,若貪新好之衣,則多損道行之追求。
(八)但三衣,但持安陀會、鬱多羅僧、僧伽梨三衣,不多亦不少。
(九)塚間住,即住塚間,見死屍臭爛狼藉火燒鳥啄,修無常苦空之觀,以厭離三界。
(十)樹下止,效佛所行,至樹下思惟求道。
(十一)露地住,即坐露地,使心明利,以入空定。
(十二)但坐不臥,若安臥,慮諸煩惱賊常伺其便。

Si said...

三衣:
安陀會、鬱多羅僧、僧伽黎。安陀會華譯為中著衣,五條製成;是平常起臥時著的;鬱多羅僧華譯為上衣,七條製成,是作法事入眾時所披的;僧伽黎華譯為眾聚時衣,又稱為大衣,由九條至二十五條製成,是做大法會,或是見國家元首重臣時所穿的。

經云:三衣為「菩提上首」,為佛弟子頂戴奉持,乃至於恭敬供養,福報無邊,道種綿延。

袈裟、又稱解脫服、福田衣。發心出家求解脫的行者,身被袈裟,安然無畏,不為外道邪魔所擾,三業持修,進趣菩提、證解脫道,非白衣居士所能披,故稱解脫服。

福田衣,是袈裟的德名,借田說法,譬喻持戒比丘,精進不懈,為人世福田,能令眾生廣植福,如世間的稻田能長稻禾,資養色身。故比丘所著割截衣,形如田相,稱之為福田衣。

而三衣為出家之服,應法而作,又稱法服。沙門之衣,是賢聖標誌,佛令諸僧尼,如法護持,非白衣所能披。此僧伽黎、鬱多羅僧、安陀會三衣,又稱三事納,即五條、七條、九條三種納。

五衣,印度叫安陀會,中國譯為作務衣,共有五條,每條一長一短,共有十隔。

七衣,印度叫鬱多羅僧,譯為入眾衣,共有七條,每條二長一短,割截製成。

大衣,印度叫僧伽黎,下品九條、十一條、十三條、二長一短,中品十五條、十七條、十九條、三長一短。上品二十一條、二十三條、二十五條,四長一短。長多短少,表示聖法逐漸增加,凡俗雜染,逐漸減少。因於三衣中,在五、七衣之上,故稱大衣。

Anonymous said...

Hello. This post is likeable, and your blog is very interesting, congratulations :-). I will add in my blogroll =). If possible gives a last there on my blog, it is about the Monitor de LCD, I hope you enjoy. The address is http://monitor-de-lcd.blogspot.com. A hug.